香港《苹果日报》今起停刊,英国欧盟又跳出来

浏览次数:1637来源:尚信诚

今天(24日)起就要停止运作,频繁炒作涉港议题、妄图干预中国内政的英国和欧盟又坐不住了,打着“新闻自由”的幌子跳出来指手画脚。


据路透社当地时间6月23日报道,英国和欧盟当天相继就《苹果日报》关闭一事发表声明,公然颠倒黑白污蔑香港国安法,无端指责香港特区政府“打压新闻自由”。


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率先跳出来抹黑香港特区政府,不顾《苹果日报》频繁编造虚假新闻、抹黑香港特区政府和警察的事实,声称其关门是香港特区政府“压制”所谓“反对声音”,“是对香港言论自由‘不寒而栗’的打击”。


拉布还在声明中公开攻击香港国安法,妄称国安法“限制自由,没有被用于维持公共秩序”。


欧盟外交事务与安全政策发言人纳比拉·马斯拉里(Nabila Massrali)当天也发表类似声明,污蔑香港国安法被用于所谓“扼杀新闻自由和自由表达”。他还声称《苹果日报》关闭“破坏”了所谓的“媒体自由和多元化”。


针对欧盟方面的错误言论,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表示,欧方打着新闻自由的幌子,公然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我们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发言人强调,香港是法治社会,基本法和国安法明确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权利自由,包括言论和新闻自由。但新闻自由不是免罪牌,反中乱港没有法外权。香港警方对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和公司采取行动,是依法打击犯罪,切实维护法治与社会秩序的正义之举,与新闻自由毫无关系。


“我们严正要求欧盟恪守不干涉内政这一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停止以任何借口干预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发言人说。


《苹果日报》为香港壹传媒旗下繁体中文报纸,由黎智英于1995年6月创立。该报频繁抹黑港警、诋毁特区政府、美化暴力行径、煽动社会情绪,在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更是造谣“警察杀人”、“爆眼女”等事件,成为香港持续动乱的源头之一。


据“东网”等多家港媒报道,《苹果日报》母公司壹传媒董事会23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苹果日报》午夜起停止运作,并于6月24日出版其最后一期报纸,电子版于同日凌晨起暂停更新。港媒称,有《苹果日报》高管扬言最后一期报纸要“印100万份”,但凌晨时分又称“要看印发能否承受”再作决定。


香港《苹果日报》今起停刊,英国欧盟又跳出来


6月17日,香港警方搜查《苹果日报》大楼 图自:澎湃影像


对于英欧打着“新闻自由”公然干涉香港事务的行为,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发言人22日已明确表示,有关谬论严重践踏法治与司法独立,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我们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发言人强调,新闻自由不是免罪牌,反中乱港没有法外权。香港警方对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和公司采取行动,是依法打击犯罪,切实维护法治与社会秩序的正义之举,与新闻自由毫无关系。特区执法和司法机关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符合法定职权、遵循法定程序秉公办案,任何外部势力无权说三道四。


延伸阅读:


雁默:为《苹果日报》送终,哭墓都凑不齐五子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香港《苹果日报》即将“入土”,送终的时候到了。


无论如何,《苹果日报》是横跨港台的知名媒体,总该有些哭腔送行,但江湖上,哀悼致意的多吗?这一点可参考台湾。目前,台湾苹果声明子公司财务独立,运营不受香港状况影响,但在5月18日就已停刊的台苹,已“悲壮”遁入网路,悲鸣者寡。相对于“反送中”那一年的热度,台苹的后事,现在已是热炒不起来的冷灶。


香港苹果高层被捕的新闻,在台湾毫无政治效应,蔡英文一个字不提,倒是国民党妄想讨好年轻人念了几句,批评港府限缩言论自由,但一如既往,基本没人理。至于当初热血撑港的那些所谓“社会精英”,现在或许缺乏当道的撰稿补贴,一片死寂。


毕竟,香港已无利用价值。台苹的“侧翼总值”,估计还不如几个低俗网红。


香港苹果我不熟,在送终行列里,倒可谈谈台湾苹果为何愈来愈毒,一路毒到入土为安,还送行者寡。值得一谈,是因为《苹果日报》在台湾有其历史价值,就像夏娃当初咬下去那一颗。对大陆而言,也有“禁果”的警示作用。


雁默:为《苹果日报》送终,哭墓都凑不齐五子


香港市民到黎智英大宅外抗议《苹果日报》颠倒黑。图片来源:大公报


“毒苹”的起源与社会条件


2003年,台湾苹果创刊,首创全彩印刷配合低价抢市,首日零售量便超越台湾所有报纸总和。当时引起台湾社会极大震撼,乃因台苹以“小报”风格碾压所有大报,其所讲究的“全商业模式”,与传统大报在报导尺度上的保守矜持,形成强烈对比。


小报风格,指得是源自西方的“狗仔文化”,专事挖掘名流隐私作为盈利手段。在高度商业化与西方做派的香港,狗仔横行是环境使然,但在当时相对保守的台湾,台苹进驻一度引起不适。


不过,由于彼时台湾社会正进行所谓“民主化”运动,崇洋精英集体以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新闻自由、阶级重整为由护航狗仔文化,为台苹果开发出一片市场蓝海。很快地,情势逆转,大报反过来适应小报,有样学样,潘多拉的盒子一开,还变本加厉。


狼师、嫩模、浪妻、人魔等等港式咸湿字眼火速占据人们视野,台媒群起仿效,又发明了许多台式咸湿。加上新闻照片的选择,内容的浮夸与精简,一切都经过精密的市场计算。狗仔文化的特征,就是挑战道德尺度,拿社会禁忌当提款机,以满足读者偷窥心理,唯利是图。


雁默:为《苹果日报》送终,哭墓都凑不齐五子


狗仔文化起家的壹传媒,封面一片香艳(资料图)


美其名曰“自由多元”,长远影响就是道德红线的不断后退,直到社会失去是非价值,人间只剩立场,再无公道。这样的媒体,若没有自由主义遮羞布,在儒家社会里是没活路的,商业模式既以无良套利,就必须“拜自由”。


但不能不提,台苹也曾经建立了正面口碑,就是帮爆料小民揭发各种社会弊病,也勇于超越蓝绿打权贵。


台苹商业模式的特别之处是,在它创刊后约10年内,相对政治不沾锅,政治版面占比并不高,在当时狂飙的政治浪潮里,反而给了厌恶政治的读者一扇逃生门,尤其是“娱乐至死”的年轻读者。低俗归低俗,但对于喜欢反主流的年轻世代而言,台苹是别开生面的风景线。


想看政治新闻的读者,不会选择台苹,想获得知识的读者,也不会选台苹。由此,早期台苹奠定了“媒体速食”第一品牌的地位。


政治版面虽少,还是得报导政治,因此不可能完全没政治立场,而台苹至少在2013年以前,还是泛蓝色彩稍浓的媒体,主要被台苹瓜分读者的大报是传统被称为“风派”的中国时报。


在政治版面,台苹挑选了一些自由派的政媒名流为其撑场面,蓝绿皆有之,以维持其中间风派的政治路线。大陆读者喜称“黎少康”,台苹专栏作者赵少康就是个风派,也与黎智英一样是个媒体老板,因此以“嘴上满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来形容他们最贴切。当然不能说这种人都没理念,但从利益角度解释他们的言行,出错机率较低。


直到2012年,还不算太政治的台苹开始质变,该年,网路广告量在台湾正式超越报纸,趋势飞快不回头。当然不是只有台湾,全球报业赖以维生的广告量与读者群,都受到跨国网路平台的致命瓜分。


跨国网路平台主要抢走的,就是台苹的生命线,年轻读者。


分享到:

底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