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822-8119
浏览次数:4来源:尚信诚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国家战略,医疗物联网在智慧医院的应用逐渐成为焦点。国家卫健委积极推动相关标准与规范的制定,旨在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特别是在数据采集、患者安全和资产物资管理等方面。医疗物联网通过连接医疗领域的各类“物”,如医生、护士、患者、仪器和设备等,构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网络,从而将信息化深度融入医院临床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这不仅超越了传统医疗信息化的人机交互模式,更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效率,优化了医疗服务质量。
我院作为大型区域性医疗服务机构,在新院区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以满足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自身发展需求。通过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我院在临床管理、患者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有幸全程参与了这一过程,见证了物联网技术为医院带来的深刻变革。
然而,物联网技术的多样性也给医院带来了新的挑战。市场上存在众多制造商提供的不同产品,而这些产品大多基于私有协议,缺乏统一标准。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不同的网络传输协议和工作频段,这无疑增加了医院构建物联网应用的复杂性。因此,在推进医疗物联网建设时,医院必须充分考虑这些潜在问题,以确保物联网技术能够真正为医疗服务带来实质性的提升。
(1)业务部门需求分散,技术规划缺乏统筹。医院在推进物联网智慧医院建设时,往往仅依据业务部门的个别需求,而未能充分整合各部门的实际需求与专业特点。这种分散的需求导致技术规划的不一致,不利于医院业务的长期协同发展。
(2)重复网络建设导致资源浪费。门诊、住院、后勤、管理等各部门对物联网应用系统都有各自的需求,若各部门独立构建系统,将造成网络布线的重复投入,从而引发资源的巨大浪费。
(3)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大数据优势难以发挥。物联网技术与医疗业务的融合关键在于实时获取并分析各类检测数据,如患者和设备的实时位置、状态、数据以及身份信息等。然而,数据分散且缺乏统一管理,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大数据的长期积累优势。
在新院区建设之初,我院就明确将医疗物联网作为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打破了传统信息“烟囱”式的设计模式,采用统一的顶层设计、网络规划和分层架构,实现了垂直应用、网络和物联网终端的分层解耦。通过专有的医疗物联网开放平台的建设,医院内的各种物联网终端和医疗设备能够快速、安全地接入平台并产生设备数据。该平台具备数据集中收集、标准化转换和存储的功能,并通过开放的API接口实现物联网数据的共享。其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由物联网终端层、网络接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部分组成。
物联网终端层,作为医疗物联网的“末端感知”,涵盖了诸多智能设备,如PDA、有源资产标签、输液检测器,以及智能手环和病人手表等。这些终端灵活多变,能够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为医疗物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网络接入层,被喻为医疗物联网的“神经末梢”,其核心任务是连接和管理大量物联网终端。通过物联网融合AP的高效Wi-Fi组网能力,该层能够实现高速、低时延的数据交互,确保医疗物联网的稳定运行。
平台层,作为医疗物联网的“神经中枢”,承担着网络管理、安全管理和物联网管理的重任。它屏蔽了下行物联网的差异,向应用层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接口,简化了应用的开发流程。
应用层,作为整个医疗物联网的“大脑”,集成了智能院前急救、资产管理、输液监控等各类应用。通过连接使能平台的接口,应用层能够轻松获取设备数据,实现物联网与医疗业务的深度融合。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物联网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实践。
对现有应急车辆进行了创新改造,配备了物联网设备数据采集器。这一设备能自动将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采集并传输至车厢内的终端。通过5G网络,这些数据能实时传递给医院相关领域的专家,从而进行远程指导和施救。这种创新技术为病人提供了紧急初步诊断,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同时,它也帮助医院及时了解病人病情,优化急救流程,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广泛应用于院内导航、医护随身报警、资产定位管理以及婴儿防盗管理等多个方面。院内导航系统能根据就医信息自动推送步骤和轨迹,优化患者的就医流程。医护随身报警工卡则解决了医疗纠纷和暴力伤医的问题,通过智能报警功能保护医务人员安全。资产定位管理实现了对昂贵和可移动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医院运转效率和设备安全性。而婴儿防盗管理则通过物联网技术为婴儿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婴儿出生后,传统医院的产科通常采用腕带方式来识别母婴,但这种方式存在婴儿被交换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院引入了婴儿防盗系统。该系统在产科特定区域内安装了新生儿电子标签的信号接收装置。一旦新生儿离开该区域,系统会立即报警。同时,为应对日常婴儿护理工作需要暂时离开监控区域的情况,相关医护工作人员需办理临时外出手续并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返回。若需延长外出时间,则必须提前办理延时手续,否则系统同样会提示并报警。通过这种方式,婴儿的防盗功能得以实现。
此外,医院还应用了智能输液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每个输液器的输液数据和叫号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测,同时向护士站传递相关信息。系统还能自动语音播报提示护士调整或停止输液,实现输液管理全闭环,显著提高输液安全性,使护理工作更加智能化,为患者带来全新的就医体验。
同时,医疗废弃物管理系统也得到了应用。借助物联网技术,该系统能对每个垃圾袋、垃圾箱、回收车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定位,从而实现对医疗废物全过程控制的追溯管理。这有助于防止废物流失,减少其对社会环境的危害,实现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通过提供先进、便捷和贴心的医疗服务,医院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例如,智能输液监控管理系统通过智能、自动化的输液管理有效缓解了病人及家属的焦虑情绪。此外,院内导航系统为患者提供了多种导航方式,帮助他们快速到达需要就诊的医疗科室,进一步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和市民的就医满意度。
通过应用这些创新技术和管理系统,医院在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智能输液监控管理系统减少了输液错误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输液安全性。同时,婴儿防盗系统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系统也有效保障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规范了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进一步提升了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利用医疗物联网技术,医院在提升整体医疗和管理安全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婴儿防盗管理系统为院内母婴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监控,有效预防了婴儿丢失事件,进一步提升了医疗保障水平。同时,医疗废物管理通过精细追踪从分类打包到运输处理的全过程,有效防止了医疗废物可能导致的再次感染。此外,物联网技术还推动了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通过数据采集和传输促进了医疗流程标准化和物资管理可视化,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智慧医疗系统应用后能够全程跟踪和闭环管理全流程,为医院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