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822-8119
浏览次数:812来源:尚信诚
首先我想要祝贺上海成功举办进博会,这是全球首次举办类似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可谓在全球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力。据我所知,中国以后每年都会举办相似的活动,这展示了中国向世界进一步开放与世界各国互联互通的决心。互联互通,这也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
现在在中亚说到互联互通,我们都会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话题,在丝绸之路上,中亚是中国和欧洲的一大桥梁,互联互通可以让我们实现共同繁荣。五年前,我们聆听了习近平主席在阿斯塔纳的演讲,正式推动开展“一带一路”倡议,当时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们认为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内陆国家,可以借此机会实现互联互通。过了几年,现在人们对此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刚刚推出这个倡议的时候,其实我们有一点迷惑,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与之前一些国家推动的项目有什么区别呢?在中亚地区,现在很多人认为“一带一路”只是关乎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我认为基础设施发展其实只是“一带一路”中最简单的部分,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在国内已经成功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有足够强大的工程技术与资金支持,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
软实力、信任、理解才是第一位
我今天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文化影响力的问题。德国的作家卡夫卡说过一句话,如果没有信任,那么一切言词都空洞无力。上个月我去了一趟德国,大家都知道有些欧洲政客不太愿意接受“一带一路”倡议,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受制于公众的意见,公众如果不接受,他们就不敢表态。那么我们如何来改善公众对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呢?这是我想强调的。
改善中国的形象可以通过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方式来实现,就像美国在20世纪初那样。当时美国政府制定了明确的计划,通过人文交流,提升影响力,推广企业文化;日本也是如此,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在政府层面推出了一项“智慧日本”的计划,从而提升了国家的对外形象。所以我认为,现在我们不能只关注资金或是基础设施,而是要重点关注人文交流、人文合作,要着力发展文化丝绸之路。要努力实现人与人的情感沟通,重点关注中国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等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
我建议不要过分强调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是恰恰相反,要确保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形象得到目的国的接受,软实力、信任、理解才是第一位的。我们要确保在目的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就要以需求为先,而不是以供给为先。所以在这一领域中,我认为学术界要在文化交流、语言等层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们大家都知道,汇聚文化交流有多困难,但是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信任,必须要与外界交流,成为朋友。在这一层面,我认为,上海这座城市可以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在发挥国际大都市经验、打造国家间信任方面可以作为全国的表率,这点非常重要。
“一带一路”的意义:走出去,被接受
我还想再补充一点,中国在过去的五千年历史中,有很多时期都曾经是世界上最富裕最成功的国家,只是在过去三个世纪中,中国没有赶上工业化这班车,处于落后的状态。为什么中国当年强盛的时候没有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呢?为什么中国没有在其他国家建立定居点呢?
我认为,因为中国安土重迁,不愿意离开中国,因为中国人有很强的家庭意识,热爱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自己的美食,所以轻易不愿意出国,只是和其他国家做贸易,多个世纪以来一直如此。其实,中国的国际交流比西方更早,但是从来都没有在国外建立殖民地。在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中,中国并不愿意大规模向国外输出文化,哪怕中国在其他国家有中国城,这也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和本国人沟通交流。据我的孩子说,中国的学生,哪怕在21世纪,也不是特别愿意和其他外国人在一起,哪怕是他们在其他国家学习。所以,我觉得上海的高校尤其是上外可以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率,因为上海已经是一个很国际化的环境了。
国际社会必须学会接纳中国,而中国社会也必须实现成功“出海”,结识新朋友。这就是“一带一路”的意义,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软实力必须要扮演先行者的作用,这样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打造国际和谐社会。就像在中国做生意一样,据我所知,先要结识朋友,再逐渐地彼此增加了解,这是做生意的前提。
我想重新让大家回忆一下卡夫卡说的话,其实加强信任是“一带一路”最重要的一点。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未来继续打造信任。